使用者工具

網站工具


光緒僊居志_土產

差異處

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。

連向這個比對檢視

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
下次修改
前次修改
光緒僊居志_土產 [2024/04/03 15:28] – [蔬] benojan光緒僊居志_土產 [2024/06/06 14:33] (目前版本) – [竹] benojan
行 6: 行 6:
 | 麥 | 有 大,有 小。大 者,食 豕。小 者,貪 人。又 有 蕎麥,秋 種 東 收,俗 名 <wrap em>花麥</wrap>。 味 不及 小麥 之 甘。 | | 麥 | 有 大,有 小。大 者,食 豕。小 者,貪 人。又 有 蕎麥,秋 種 東 收,俗 名 <wrap em>花麥</wrap>。 味 不及 小麥 之 甘。 |
 | 豆 | 有 黄豆、黑豆、菉豆、赤豆、清明豆、羊眼豆、蠶豆、缸豆 之 別。 | | 豆 | 有 黄豆、黑豆、菉豆、赤豆、清明豆、羊眼豆、蠶豆、缸豆 之 別。 |
-| 粟 | 江東 呼 曰 粢,俗 音 如 <wrap em>朔</wrap>即 北地 之 小米。以 米 甚 小,可 為 粥、飯,亦 可 粉 食,以 之 釀 酒,味 不 及 稬米 之 甘。又 有 雞爪粟,以 形 名。 | +| 粟 | 江東 呼 曰 粢,俗 音 如 <wrap em>朔</wrap>卽 北地 之 小米。以 米 甚 小,可 爲 粥、飯,亦 可 粉 食,以 之 釀 酒,味 不 及 稬米 之 甘。又 有 雞爪粟,以 形 名。 | 
-| 黍 | 即 高梁 也,雖 可 釀酒 而 邑人 種 者 不 多,無 釀 之 者。 |+| 黍 | 卽 高梁 也,雖 可 釀酒 而 邑人 種 者 不 多,無 釀 之 者。 |
 | 包粟 | 俗 呼 <wrap em>觀音粟</wrap>,性 温,耐 飢,宜 於 貧家。 | | 包粟 | 俗 呼 <wrap em>觀音粟</wrap>,性 温,耐 飢,宜 於 貧家。 |
 | 麻 | 有 油麻、胡麻、黄芝麻、白芝麻 之 别。 | | 麻 | 有 油麻、胡麻、黄芝麻、白芝麻 之 别。 |
行 14: 行 14:
  
 | 芥菜 | 有 紫芥、青芥、黄芥、油芥。 | | 芥菜 | 有 紫芥、青芥、黄芥、油芥。 |
-| 油菜 | 即 芸薹子,可 油 心,可 食。 正、二月 開 花,色 如 黄金,所 謂 “黄花 似 散金” 是也。 |+| 油菜 | 卽 芸薹子,可 油 心,可 食。 正、二月 開 花,色 如 黄金,所 謂 “黄花 似 散金” 是也。 |
 | 菘 | 白菜、黄芽菜、蕭菜、雪裹蕻,皆 松類 也。 | | 菘 | 白菜、黄芽菜、蕭菜、雪裹蕻,皆 松類 也。 |
-| 蘿蔔 | 俗 呼 為 <wrap em>菜頭</wrap>。又 有 一 種 紅 者,自 胡地 來,名 為 胡蘿蔔。 | +| 蘿蔔 | 俗 呼 爲 <wrap em>菜頭</wrap>。又 有 一 種 紅 者,自 胡地 來,名 爲 胡蘿蔔。 | 
-| 波稜 | 葉 尖,理 細 如 波紋,故 名。出 頗稜國,有 僧 攜 子 而 至,俗 訛 為 <wrap em>菠稜</wrap>。 |+| 波稜 | 葉 尖,理 細 如 波紋,故 名。出 頗稜國,有 僧 攜 子 而 至,俗 訛 爲 <wrap em>菠稜</wrap>。 |
 | 蒿菜 | 一 名 同蒿,又 有 蔞蒿,葉 細 而 香。 | | 蒿菜 | 一 名 同蒿,又 有 蔞蒿,葉 細 而 香。 |
-| 薺 | 生 於 田間,俗 呼 為 <wrap em>田薺</wrap>。 | +| 薺 | 生 於 田間,俗 呼 爲 <wrap em>田薺</wrap>。 | 
-| 韭 | 葉 世 者 為 韭,大 者 為 薤。 |+| 韭 | 葉 世 者 爲 韭,大 者 爲 薤。 |
 | 萵苣 | 種 出 萵國,有 毒。中 其 毒 者,生薑汁 解 之。 | | 萵苣 | 種 出 萵國,有 毒。中 其 毒 者,生薑汁 解 之。 |
 | 葱 | 有 寒葱、火葱、虎爪葱 諸 名。 | | 葱 | 有 寒葱、火葱、虎爪葱 諸 名。 |
 | 芫荽 | 痘、疹 不 出,和 酒 煎 服,效。 | | 芫荽 | 痘、疹 不 出,和 酒 煎 服,效。 |
-| 筍 | 冬 出 而 小 者 曰 冬筍,春 出 而 大 者 曰 春筍,四 山 皆 產,不 及 西北鄉。住 巖 出 者 為 佳。 |+| 筍 | 冬 出 而 小 者 曰 冬筍,春 出 而 大 者 曰 春筍,四 山 皆 產,不 及 西北鄉。住 巖 出 者 爲 佳。 |
 | 苦蕒 | 蠶婦 所 忌。 | | 苦蕒 | 蠶婦 所 忌。 |
 | 莧 | 有 赤、白、青、紫 諸 色,赤 者 味 較 勝。 | | 莧 | 有 赤、白、青、紫 諸 色,赤 者 味 較 勝。 |
 | 茴香 | 有 大、小 二 種,可 入 藥。 | | 茴香 | 有 大、小 二 種,可 入 藥。 |
 | 蘇 | 有 紫蘇、花蘇、板蘇 三 種。紫蘇 入 藥。 | | 蘇 | 有 紫蘇、花蘇、板蘇 三 種。紫蘇 入 藥。 |
-| 蒜 | 爾雅 翼 大蒜 為 葫,小蒜 為 蒜。又 有 一 種 曰 <wrap em>藠槌</wrap>,不 及 蒜 之 辛辣。 | +| 蒜 | 爾雅 翼 大蒜 爲 葫,小蒜 爲 蒜。又 有 一 種 曰 <wrap em>藠槌</wrap>,不 及 蒜 之 辛辣。 | 
-| 薑 | 初生 為 子薑,老 為 母薑,御 溼 之 藥 也。 |+| 薑 | 初生 爲 子薑,老 爲 母薑,御 溼 之 藥 也。 |
 | 茄 | 一 名 <wrap em>落蘇</wrap>。又 有 紅辣茄,性 大熱,胃寒人 作 醬食。 | | 茄 | 一 名 <wrap em>落蘇</wrap>。又 有 紅辣茄,性 大熱,胃寒人 作 醬食。 |
-| 瓜 | 有 絲瓜、金瓜、王瓜、冬瓜、梢瓜 之 別。絲瓜,即 <wrap em>天羅</wrap> 也。 又 有 西瓜 者,外 青,内 赤,食 之 能 解暑。本草 謂 天生白虎湯,但 胃寒人 不 宜 多 食。 |+| 瓜 | 有 絲瓜、金瓜、王瓜、冬瓜、梢瓜 之 別。絲瓜,卽 <wrap em>天羅</wrap> 也。 又 有 西瓜 者,外 青,内 赤,食 之 能 解暑。本草 謂 天生白虎湯,但 胃寒人 不 宜 多 食。 |
 | 芋 | 種 者 甚 多,用 以 佐 食。 | | 芋 | 種 者 甚 多,用 以 佐 食。 |
 | 番藷 | 前 只 山民 種 之,今 則 無處 不 有,近 又 有 自 外夷 來 者,種 較 易 而 味 不 甚 佳。 | | 番藷 | 前 只 山民 種 之,今 則 無處 不 有,近 又 有 自 外夷 來 者,種 較 易 而 味 不 甚 佳。 |
-| 茭手 | 即 <wrap em>茭筍</wrap> 也。 |+| 茭手 | 卽 <wrap em>茭筍</wrap> 也。 |
 | 芹 | 有 水芹、旱芹 之 別,俗 呼 <wrap em>水晶菜</wrap>。 | | 芹 | 有 水芹、旱芹 之 別,俗 呼 <wrap em>水晶菜</wrap>。 |
 | 孟菜 | 產 山中。 | | 孟菜 | 產 山中。 |
行 41: 行 41:
 | 藤菜 | 蔓 生,柔 滑 可 食。 | | 藤菜 | 蔓 生,柔 滑 可 食。 |
 | 香蕈 | 亦 作 椹,産 大陳坑、韋羌山 諸 處,今 則 無 出,所 用 者 皆 處州椹 也。只 有 三十三都 所 産 白椹 雖 可 食 而 不 及 香椹 之 有 香味 也。 | | 香蕈 | 亦 作 椹,産 大陳坑、韋羌山 諸 處,今 則 無 出,所 用 者 皆 處州椹 也。只 有 三十三都 所 産 白椹 雖 可 食 而 不 及 香椹 之 有 香味 也。 |
-| 木耳 | 生 木上 者 為 木耳,又 有 生 石上 者 為 石耳。 |+| 木耳 | 生 木上 者 爲 木耳,又 有 生 石上 者 爲 石耳。 |
 | 巖衣 | 生 巖石 邊,必 於 深山 人跡 不 到 之 處 采 之,得 亦 難 矣。又 有 一 種 自 川 來 者,不 及 本地 之 美。 | | 巖衣 | 生 巖石 邊,必 於 深山 人跡 不 到 之 處 采 之,得 亦 難 矣。又 有 一 種 自 川 來 者,不 及 本地 之 美。 |
 | 匏 | 土 名 <wrap em>蒲</wrap>, 破 以 勺 水 曰 <wrap em>蒲瓢</wrap>。 | | 匏 | 土 名 <wrap em>蒲</wrap>, 破 以 勺 水 曰 <wrap em>蒲瓢</wrap>。 |
 | 蕨 | 諸 山 處 處 有 之。歲 荒,群 入 山 掘,取 其 根,敲 之,浸 水中 撩 出,暴 乾,用 以 療 饑。 | | 蕨 | 諸 山 處 處 有 之。歲 荒,群 入 山 掘,取 其 根,敲 之,浸 水中 撩 出,暴 乾,用 以 療 饑。 |
-| 金針 | 即 萱草 也。生 於 山 者 曰 <wrap em>鹿葱</wrap>,植 於 家 者 曰 金針,花 黄,味 勝 於 鹿葱。 |+| 金針 | 卽 萱草 也。生 於 山 者 曰 <wrap em>鹿葱</wrap>,植 於 家 者 曰 金針,花 黄,味 勝 於 鹿葱。 |
 | 莙薘 | 《赤城志》:“莖 和 灰汁 可 澣 衣”。舊志 亦 載 之。 | | 莙薘 | 《赤城志》:“莖 和 灰汁 可 澣 衣”。舊志 亦 載 之。 |
 | 蒔 | 見 舊志。 | | 蒔 | 見 舊志。 |
行 52: 行 52:
 ===== 果===== ===== 果=====
  
-| 梅 | 有 紅、白 二 色 者 多,又 黄 色 者 為 臘梅。 | +| 梅 | 有 紅、白 二 色 者 多,又 黄 色 者 爲 臘梅。 | 
-| 桃 | 五月 熟 者 為 莧菜桃,六月 熟 者 為 六月桃。 |+| 桃 | 五月 熟 者 爲 莧菜桃,六月 熟 者 爲 六月桃。 |
 | 杏 | 杏梅 俗 呼。 | | 杏 | 杏梅 俗 呼。 |
 | 李 | 俗 呼 <wrap em>麥李</wrap>。城南浮石園 最 盛 花 時 一 望 如 雪。 | | 李 | 俗 呼 <wrap em>麥李</wrap>。城南浮石園 最 盛 花 時 一 望 如 雪。 |
-| 棃 | 大 小 不 一,以 雪棃 為 最 美,又 有 海棠棃,子 甚 小,雪 後 亦 可 食。 |+| 棃 | 大 小 不 一,以 雪棃 爲 最 美,又 有 海棠棃,子 甚 小,雪 後 亦 可 食。 |
 | 杷桃 | 冬 花,夏 實,葉 四 時 不 凋。 | | 杷桃 | 冬 花,夏 實,葉 四 時 不 凋。 |
-| 櫻桃 | 即 含桃 也,俗 呼 <wrap em>櫻株</wrap>,以 其 實 如 珠 也。 |+| 櫻桃 | 卽 含桃 也,俗 呼 <wrap em>櫻株</wrap>,以 其 實 如 珠 也。 |
 | 林檎 | 本 名 來禽,俗 呼 <wrap em>花紅</wrap>。 | | 林檎 | 本 名 來禽,俗 呼 <wrap em>花紅</wrap>。 |
 | 楊梅 | 蒼嶺坑 最 多,近 三都楊 所 出,味 尤 佳。别 有 白 者,不 多 有。 | | 楊梅 | 蒼嶺坑 最 多,近 三都楊 所 出,味 尤 佳。别 有 白 者,不 多 有。 |
行 64: 行 64:
 | 芡 | 俗 呼 <wrap em>雞頭菱</wrap>。 | | 芡 | 俗 呼 <wrap em>雞頭菱</wrap>。 |
 | 蓮 | 本地 田 者 少,皆 自 處州 來 也。 | | 蓮 | 本地 田 者 少,皆 自 處州 來 也。 |
-| 安石榴 | 吳越時,因 武肅王 諱 稱 為 <wrap em>金櫻</wrap>。有 甜、酸 二 種,皮 入 藥。 | +| 安石榴 | 吳越時,因 武肅王 諱 稱 爲 <wrap em>金櫻</wrap>。有 甜、酸 二 種,皮 入 藥。 | 
-| 栗 | 即 爾雅 栭栗 也,俗 呼 <wrap em>大栗</wrap>,其 小 者 曰 榛,俗 呼 <wrap em>果榛</wrap>。 |+| 栗 | 卽 爾雅 栭栗 也,俗 呼 <wrap em>大栗</wrap>,其 小 者 曰 榛,俗 呼 <wrap em>果榛</wrap>。 |
 | 棗 | 本地 不 多,其 乾 者 皆 自 金華 來。 | | 棗 | 本地 不 多,其 乾 者 皆 自 金華 來。 |
 | 柹 | 有 柹花、柹餅、柹汪<sub>上聲</sub>之稱。 | | 柹 | 有 柹花、柹餅、柹汪<sub>上聲</sub>之稱。 |
 | 柑 | 俗 呼 <wrap em>扁柑</wrap>,一 種 小 如 彈丸 名 <wrap em>金彈</wrap>。 | | 柑 | 俗 呼 <wrap em>扁柑</wrap>,一 種 小 如 彈丸 名 <wrap em>金彈</wrap>。 |
-| 橘 | 本地 產 者 不 多,市 中 所 賣 皆 來 自 巖 也。又 有 一 種 名 金橘,實 甚 小,產 於 山中。 | +| 橘 | 本地 產 者 不 多,市 中 所 賣 皆 來 自 巖 也。又 有 一 種 名 金橘,實 甚 小,產 於 山中。 | 
-| 橙 | 皮 ,有 青橙、皺橙、香欒橙 之 别。 |+| 橙 | 皮 ,有 青橙、皺橙、香欒橙 之 别。 |
 | 銀杏 | 本 名 鴨腳,後 以 色 白,易 今 名。 | | 銀杏 | 本 名 鴨腳,後 以 色 白,易 今 名。 |
 | 榧 | 俗 名 <wrap em>香榧</wrap>,仁 外 黑,皮 同 猪肝 炒 之,可 脱。 | | 榧 | 俗 名 <wrap em>香榧</wrap>,仁 外 黑,皮 同 猪肝 炒 之,可 脱。 |
 | 荸薺 | 俗 呼 <wrap em>蒲薺</wrap>。 | | 荸薺 | 俗 呼 <wrap em>蒲薺</wrap>。 |
-| 葡萄 | 紫 者 微 酸,青 綠 者 甘,名 為 水晶葡萄。 | +| 葡萄 | 紫 者 微 酸,青 綠 者 甘,名 爲 水晶葡萄。 | 
-| 甘蔗 | 俗 呼 為 <wrap em>糖梗</wrap>。自 閩 來 者 為 糖蔗,大 而 味 勝。 |+| 甘蔗 | 俗 呼 爲 <wrap em>糖梗</wrap>。自 閩 來 者 爲 糖蔗,大 而 味 勝。 |
 | 落花生 | 原 出 福建,近 來 種 者 亦 多。 | | 落花生 | 原 出 福建,近 來 種 者 亦 多。 |
 | 藤棃 | 大 如 雞子,霜 後 熟。 | | 藤棃 | 大 如 雞子,霜 後 熟。 |
行 84: 行 84:
  
 | 芝 | 明・萬歷 三十五年 秋,芝 生 於 儒學東齋 之 冬青樹。 | | 芝 | 明・萬歷 三十五年 秋,芝 生 於 儒學東齋 之 冬青樹。 |
-| 萱 | 即 鹿葱。亙見 蔬。 |+| 萱 | 卽 鹿葱。亙見 蔬。 |
 | 茜 | 俗 呼 <wrap em>雞子草</wrap>,以 染 雞子 所用 也。 | | 茜 | 俗 呼 <wrap em>雞子草</wrap>,以 染 雞子 所用 也。 |
 | 紅花 | 俗 以 臘月 晦日 澆壅,謂 是日 紅花 生日 也。 | | 紅花 | 俗 以 臘月 晦日 澆壅,謂 是日 紅花 生日 也。 |
-| 蒲 | 可 為 席。 |+| 蒲 | 可 爲 席。 |
 | 馬鞭 | 莖 方,花 鈿色,下 如 鞭梢。 | | 馬鞭 | 莖 方,花 鈿色,下 如 鞭梢。 |
-| 藍 | 即 殿草 也,書 作 靛。 |+| 藍 | 卽 殿草 也,書 作 靛。 |
 | 苧 | 有 家苧、野苧 之 别。根 洗煮 可 救 荒。 | | 苧 | 有 家苧、野苧 之 别。根 洗煮 可 救 荒。 |
 | 綠麻 | 性 硬 而 脆,不 及 苎 之 柔韌。 | | 綠麻 | 性 硬 而 脆,不 及 苎 之 柔韌。 |
 | 草席 | 心 可 點燈,故 又 名 燈心草。 | | 草席 | 心 可 點燈,故 又 名 燈心草。 |
-| 龍䰅 | 可 為 席。 | +| 龍䰅 | 可 爲 席。 | 
-| 萍 | 有 青、紫 二 種。又 有 圓 葉 白 花 者 為 白蘋。 |+| 萍 | 有 青、紫 二 種。又 有 圓 葉 白 花 者 爲 白蘋。 |
 | 蕡 | 前志 載 之,今 所 未 曉。 | | 蕡 | 前志 載 之,今 所 未 曉。 |
-| 蓼 | 水岸 生 者 為 紅蓼,道旁 生 者 為 辣蓼。可 造 麴蘖。 |+| 蓼 | 水岸 生 者 爲 紅蓼,道旁 生 者 爲 辣蓼。可 造 麴蘖。 |
 | 藻 | 水草,人 取 之 以 養魚。 | | 藻 | 水草,人 取 之 以 養魚。 |
 | 蘆 | 蘆萩 也。 舊志 載 之。 | | 蘆 | 蘆萩 也。 舊志 載 之。 |
-| 蒙心 | 俗 呼 <wrap em>蒙撑</wrap>,可 為 燭心。 |+| 蒙心 | 俗 呼 <wrap em>蒙撑</wrap>,可 爲 燭心。 |
 | 茅 | 其 種 不 一,芽 如 針,可 生 㗖 也。 | | 茅 | 其 種 不 一,芽 如 針,可 生 㗖 也。 |
 | 蕉 | 三 年 能 結 蕋,蕋中 有 蜜,謂 之 波羅蜜。又 有 一 種 鳯尾蕉,俗 呼 <wrap em>鐵樹</wrap>。植 之 庭中,可 避 火災。袁樹 詩 傳言 鐵樹 不 開 花,開 花 不 利 主人家。 | | 蕉 | 三 年 能 結 蕋,蕋中 有 蜜,謂 之 波羅蜜。又 有 一 種 鳯尾蕉,俗 呼 <wrap em>鐵樹</wrap>。植 之 庭中,可 避 火災。袁樹 詩 傳言 鐵樹 不 開 花,開 花 不 利 主人家。 |
行 111: 行 111:
 | 稗 | 有 水、旱 二 種。 | | 稗 | 有 水、旱 二 種。 |
 | 莠 | 俗 呼 <wrap em>狗尾巴草</wrap>。 | | 莠 | 俗 呼 <wrap em>狗尾巴草</wrap>。 |
-| 苔 | 有 水、陸 二 種,地上 生 者 為 青衣,水中 生 者 為 <wrap em>湖苔</wrap>。 |+| 苔 | 有 水、陸 二 種,地上 生 者 爲 青衣,水中 生 者 爲 <wrap em>湖苔</wrap>。 |
 | 瓦松 | 生 久年瓦屋 上。 | | 瓦松 | 生 久年瓦屋 上。 |
 | 絡石 | 俗 呼 <wrap em>牆頭絡</wrap>。 | | 絡石 | 俗 呼 <wrap em>牆頭絡</wrap>。 |
-| 木蓮子 | 薜荔 之 實,俗 誤 為 石蓮子。夏月 作 腐 可 解 暑。 | +| 木蓮子 | 薜荔 之 實,俗 誤 爲 石蓮子。夏月 作 腐 可 解 暑。 | 
-| 藤 | 其 類 不 一,有 一 種 俗 呼 <wrap em>芒刺丁</wrap>,可 為 杖。即 天台山 之 萬年藤杖 也。 |  +| 藤 | 其 類 不 一,有 一 種 俗 呼 <wrap em>芒刺丁</wrap>,可 爲 杖。卽 天台山 之 萬年藤杖 也。 |  
 | 鳳尾 | 背 黄點 如 七星。 | | 鳳尾 | 背 黄點 如 七星。 |
 | 竹節 | 載 舊志。 | | 竹節 | 載 舊志。 |
-| 鼓錘 | 即 榖精草,可 療 目 疾。 | +| 鼓錘 | 卽 榖精草,可 療 目 疾。 | 
-| 湯甏 | 𣗥剌,蔓生,子 亦 可 食,味 甘酸。 | +| 湯甏 | 棘刺,蔓生,子 亦 可 食,味 甘酸。 | 
-| 馬蘭頭 | 狀似 澤蘭,但 不 香 耳,俗 又 呼 刀斫藥。 |+| 馬蘭頭 | 狀似 澤蘭,但 不 香 耳,俗 又 呼 <wrap em>刀斫藥</wrap>。 |
 | 腳胝葉 | 其 葉 可 貼 婦女 腳胝,故 名。 | | 腳胝葉 | 其 葉 可 貼 婦女 腳胝,故 名。 |
 | 貓兒腳跡 | 採 根,煎 酒,治 腰 疼。 | | 貓兒腳跡 | 採 根,煎 酒,治 腰 疼。 |
行 126: 行 126:
 | 紫草 | 可 染 絳,染 紅燭 者 用 之。 | | 紫草 | 可 染 絳,染 紅燭 者 用 之。 |
  
-====== 木 ======+===== 木 =====
  
 | 松 | 此 木 最 多,其 材 入 水 不 腐,俗 有 “千年黄楊樹,萬年水底松” 之 諺。 | | 松 | 此 木 最 多,其 材 入 水 不 腐,俗 有 “千年黄楊樹,萬年水底松” 之 諺。 |
-| 柏 | 有 柏、扁柏 二 種。 |+| 柏 | 有 柏、扁柏 二 種。 |
 | 檜 | 有 御愛檜、海檜 二 種。 | | 檜 | 有 御愛檜、海檜 二 種。 |
-| 杉 | 《爾雅》作 煔,美材 也。又 有 一種 <wrap em>肨杉</wrap>,可 為 板。 | +| 杉 | 《爾雅》作 煔,美材 也。又 有 一種 <wrap em>肨杉</wrap>,可 爲 板。 | 
-| 樟 | 即 豫章 也。有 紅、白 種 二。俗 云 “樟樹不上山”,故 生 髙山 者 少。 | +| 樟 | 卽 豫章 也。有 紅、白 種 二。俗 云 “樟樹不上山”,故 生 髙山 者 少。 | 
-| 梓 | 《本草綱目》梓 為 木 王,俗 人 又 以 猪母樹 為 樹王,樹 理 粗疏,疑 即 梓 也。 |+| 梓 | 《本草綱目》梓 爲 木 王,俗 人 又 以 猪母樹 爲 樹王,樹 理 粗疏,疑 卽 梓 也。 |
 | 椿 | 有 香椿、臭椿 二 種。 | | 椿 | 有 香椿、臭椿 二 種。 |
-| 桐 | 梧桐 不 多 見,土 多 罌桐,取 子 為 油,又 一 種 曰 羅桐,剥 其 皮 為 絞索。 | +| 桐 | 梧桐 不 多 見,土 多 罌桐,取 子 爲 油,又 一 種 曰 羅桐,剥 其 皮 爲 絞索。 | 
-| 楊柳 | 楊柳一類 二 種,又 一 種 葉 綱 者 曰 西河柳,又 一 種 曰 櫸,即 祀柳,多 生 溪邊,俗 呼 為 <wrap em>溪羅</wrap>。 |+| 楊柳 | 楊柳一類 二 種,又 一 種 葉 綱 者 曰 西河柳,又 一 種 曰 櫸,卽 祀柳,多 生 溪邊,俗 呼 爲 <wrap em>溪羅</wrap>。 |
 | 桕 | 本 名 烏桕子,可 壓油。葉 可 染 黑。 | | 桕 | 本 名 烏桕子,可 壓油。葉 可 染 黑。 |
-| 楓 | 脂 可 為 香,《本草綱目》名 白膠香。 |+| 楓 | 脂 可 爲 香,《本草綱目》名 白膠香。 |
 | 楝 | 三、四月 開 花,紅紫色,實 如 小鈴,名 金鈴子,俗 謂 之 <wrap em>苦楝子</wrap>,可 熟 絹。 | | 楝 | 三、四月 開 花,紅紫色,實 如 小鈴,名 金鈴子,俗 謂 之 <wrap em>苦楝子</wrap>,可 熟 絹。 |
 | 榆 | 其 類 有 十,葉 同 而 理 異。 | | 榆 | 其 類 有 十,葉 同 而 理 異。 |
-| 櫟 | 葉 似 栗,可 染 皂,其 實 橡 也。又 有 一種 質 最 綿韌,為 轎扛 最 良,俗 呼 <wrap em>細葉梂</wrap>。 |+| 櫟 | 葉 似 栗,可 染 皂,其 實 橡 也。又 有 一種 質 最 綿韌,爲 轎扛 最 良,俗 呼 <wrap em>細葉梂</wrap>。 |
 | 桑 | 山 雖 有 桑,而 不及 他郡 之 多 且 美,故 蠶絲 利 微。 | | 桑 | 山 雖 有 桑,而 不及 他郡 之 多 且 美,故 蠶絲 利 微。 |
 | 槐 | 角 可 染,又 可 入 藥。 | | 槐 | 角 可 染,又 可 入 藥。 |
 | 檀 | 有 黄、白 二 種,俗 呼 <wrap em>黄檀</wrap>,其 質 堅 甚。 | | 檀 | 有 黄、白 二 種,俗 呼 <wrap em>黄檀</wrap>,其 質 堅 甚。 |
 | 黃楊 | 性 難 長,質 堅膩,作梳 剜印 最 良。又 有 山黄楊,樹 稍 大。| | 黃楊 | 性 難 長,質 堅膩,作梳 剜印 最 良。又 有 山黄楊,樹 稍 大。|
-| 冬青 | 四時 常 青,女真 别 種 也。人 多 放 蟲子 結 白蠟 為 利。 | +| 冬青 | 四時 常 青,女真 别 種 也。人 多 放 蟲子 結 白蠟 爲 利。 | 
-| 黃荆 | 卽 牡荆 也。樹 叢 生,小於 紫荆,只 供 造壓 麴頭 之 用。舊志 又 載,金荆 堅 質,有 文,可 為 牀。 |+| 黃荆 | 卽 牡荆 也。樹 叢 生,小於 紫荆,只 供 造壓 麴頭 之 用。舊志 又 載,金荆 堅 質,有 文,可 爲 牀。 |
 | 皁莢 | 《南史》云:“黄塵污人衣,皁莢相料理”。又 一 種 肥皂,可 澣 衣。 | | 皁莢 | 《南史》云:“黄塵污人衣,皁莢相料理”。又 一 種 肥皂,可 澣 衣。 |
 | 朴 | 皮 粗,俗 沙 名 朴。<wrap lo>Beno按:當爲“俗名<wrap em>沙朴</wrap>”。</wrap> | | 朴 | 皮 粗,俗 沙 名 朴。<wrap lo>Beno按:當爲“俗名<wrap em>沙朴</wrap>”。</wrap> |
行 154: 行 154:
 | 櫧 | 樹 甚 堅,作 屋材 良。子 有 苦、甜 二種,可 粉食, 呼 俗 <wrap em>苦𰘹</wrap>。 | | 櫧 | 樹 甚 堅,作 屋材 良。子 有 苦、甜 二種,可 粉食, 呼 俗 <wrap em>苦𰘹</wrap>。 |
 | 巢鉤 | 《黄巖志》今訛 爲 <wrap em>茶鉤</wrap>。 | | 巢鉤 | 《黄巖志》今訛 爲 <wrap em>茶鉤</wrap>。 |
-| 石官 | 質 甚 聖,可 為 梳。 |+| 石官 | 質 甚 聖,可 爲 梳。 |
 | 黃椐 | 質 堅 重,今 不 多 得 矣。 | | 黃椐 | 質 堅 重,今 不 多 得 矣。 |
-| 繭漆 | 宋・劉倐 詩:“清晨步上金雞嶺,極目漫山繭漆花”。其 質 亦 堅,可 為 器用柄。 | +| 繭漆 | 宋・劉倐 詩:“清晨步上金雞嶺,極目漫山繭漆花”。其 質 亦 堅,可 爲 器用柄。 | 
-| 白楊 | 性 堅直,為 梁棟 不 撓曲。 |+| 白楊 | 性 堅直,爲 梁棟 不 撓曲。 |
 | 槲 | 土人 呼 爲 檡子, 子 如 橡,亦 可 粉食。 | | 槲 | 土人 呼 爲 檡子, 子 如 橡,亦 可 粉食。 |
-| 木桅 | 木 堅,可 為 屋材,但 久 則 遍體 成 孔。諺 云:“三十年前光如鏡,三十年後好挂秤”。 |+| 木桅 | 木 堅,可 爲 屋材,但 久 則 遍體 成 孔。諺 云:“三十年前光如鏡,三十年後好挂秤”。 |
 | 無名樹 | 樹 大 而 高,葉 似 銀杏,至 秋 蟲 食 葉 盡,吐 絲 化 蜨。俗 不知 其 名,呼 爲 無名。城裏 小南門 竹園頭 有 一 株。 | | 無名樹 | 樹 大 而 高,葉 似 銀杏,至 秋 蟲 食 葉 盡,吐 絲 化 蜨。俗 不知 其 名,呼 爲 無名。城裏 小南門 竹園頭 有 一 株。 |
-| 娑婆 | 俗 稱 月中桂 爲 <wrap em>娑婆</wrap>,邑諺 又 云:娑婆天下止兩株半,仙居有半株,在大都山中,石壁莊 有 一,樹陰 甚 廣,根 出地 髙 數 尺,輸囷離奇 有 刻晝,葉 似 榧,狹 而 長,人 目 為 娑婆,亦 奇產 也。 |+| 娑婆 | 俗 稱 月中桂 爲 <wrap em>娑婆</wrap>,邑諺 又 云:娑婆天下止兩株半,仙居有半株,在大都山中,石壁莊 有 一,樹陰 甚 廣,根 出地 髙 數 尺,輸囷離奇 有 刻晝,葉 似 榧,狹 而 長,人 目 爲 娑婆,亦 奇產 也。 |
  
-====== 花 ======+===== 花 =====
  
 | 牡丹 | 植 者 甚 少,其 花 可 卜 人家 盛 衰。 | | 牡丹 | 植 者 甚 少,其 花 可 卜 人家 盛 衰。 |
 | 海棠 | | | 海棠 | |
 | 桂 | 一 名 木樨,有 銀桂、金桂、丹桂 之 别。古今 秘苑、臥房 外,勿 植 桂,秋疫 聞 其 香 者 最 難 平復。 | | 桂 | 一 名 木樨,有 銀桂、金桂、丹桂 之 别。古今 秘苑、臥房 外,勿 植 桂,秋疫 聞 其 香 者 最 難 平復。 |
-| 薔薇 | 俗 呼 千葉 者 為 <wrap em>十姊妹</wrap>,淡紅 者 為 <wrap em>七姊妹</wrap>。 |+| 薔薇 | 俗 呼 千葉 者 爲 <wrap em>十姊妹</wrap>,淡紅 者 爲 <wrap em>七姊妹</wrap>。 |
 | 蘭 | 有 春、夏、秋、冬 四 種,又 一 種 名 九頭蘭,暮春 盛 開,山中 多 有 之。 | | 蘭 | 有 春、夏、秋、冬 四 種,又 一 種 名 九頭蘭,暮春 盛 開,山中 多 有 之。 |
 | 蕙 | 俗 名 <wrap em>香草</wrap>,又 名 <wrap em>掠頭草</wrap>,亦 蘭 類 也。 | | 蕙 | 俗 名 <wrap em>香草</wrap>,又 名 <wrap em>掠頭草</wrap>,亦 蘭 類 也。 |
行 190: 行 190:
 | 翦春羅 | 夏間 開,花 深紅色,大 如 錢。凡六出周迴如翦成可愛。 | | 翦春羅 | 夏間 開,花 深紅色,大 如 錢。凡六出周迴如翦成可愛。 |
 | 滴滴金 | 黄色,一 名 滴露花。 | | 滴滴金 | 黄色,一 名 滴露花。 |
-| 梔子 | 俗 名 <wrap em>水梔花</wrap>,白色。又 一 種 山梔,色 黄 可 染,俗 名 黄梔,可 入 藥。 |+| 梔子 | 俗 名 <wrap em>水梔花</wrap>,白色。又 一 種 山梔,色 黄 可 染,俗 名 <wrap em>黄梔</wrap>,可 入 藥。 |
 | 玉甌 | | | 玉甌 | |
 | 夏羅 | | | 夏羅 | |
 | 菊 | 有 數十餘 種。又 有 銕綠菊。 | | 菊 | 有 數十餘 種。又 有 銕綠菊。 |
-| 一丈紅 | 即 蜀葵 也。 |+| 一丈紅 | 卽 蜀葵 也。 |
 | 十樣錦 | 紅、白 相間 而 成。 | | 十樣錦 | 紅、白 相間 而 成。 |
 | 木槿 | 朝 開,暮 歛,有 紅、白 二 色。白 者 可 治 血疾,人 植 以 樊籬,故 呼 萬年籬,又 名 曰 白木槿。 | 木槿 | 朝 開,暮 歛,有 紅、白 二 色。白 者 可 治 血疾,人 植 以 樊籬,故 呼 萬年籬,又 名 曰 白木槿。
 | 玉繡毬 | 白 圓 如 毬,俗 呼 <wrap em>白繡毬</wrap>。 | | 玉繡毬 | 白 圓 如 毬,俗 呼 <wrap em>白繡毬</wrap>。 |
  
-====== 竹 ======+===== 竹 =====
  
 | 雷竹 | 聞 雷 則 生,筍 味 亦 美,俗 又 呼 <wrap em>雷公竹</wrap>。 | | 雷竹 | 聞 雷 則 生,筍 味 亦 美,俗 又 呼 <wrap em>雷公竹</wrap>。 |
行 207: 行 207:
 | 筀竹 | 其 皮 暴乾 可 照夜,竹茹 入 藥 治 勞熱。 | | 筀竹 | 其 皮 暴乾 可 照夜,竹茹 入 藥 治 勞熱。 |
 | 斑竹 | 又 號 越竹,俗 名 <wrap em>湘妃竹</wrap>。 | | 斑竹 | 又 號 越竹,俗 名 <wrap em>湘妃竹</wrap>。 |
-| 苦竹 | 以 笋 味 苦,故 名。《海物記》云:越人 以 苦竹 為 槍,中 虎 即 斃。 |+| 苦竹 | 以 笋 味 苦,故 名。《海物記》云:越人 以 苦竹 爲 槍,中 虎 卽 斃。 |
 | 箭竹 | 小 而 勁,會稽 之 竹箭 是 也。 | | 箭竹 | 小 而 勁,會稽 之 竹箭 是 也。 |
 | 火竹 | 未詳。 | | 火竹 | 未詳。 |
行 214: 行 214:
 | 淡竹 | 肉 簿,節間 有 粉,可 造 紙。南人 多 燒取 瀝葉,主 治 胷中痰熱、欬逆上氣。 | | 淡竹 | 肉 簿,節間 有 粉,可 造 紙。南人 多 燒取 瀝葉,主 治 胷中痰熱、欬逆上氣。 |
 | 紫竹 | 紫色,俗 又 名 <wrap em>烏紫竹</wrap>。 | | 紫竹 | 紫色,俗 又 名 <wrap em>烏紫竹</wrap>。 |
-| 桃絲竹 | 即 鈞絲竹,俗 訛 為 <wrap em>搖絲竹</wrap>。 |+| 桃絲竹 | 卽 釣絲竹,俗 訛 爲 <wrap em>搖絲竹</wrap>。 |
 | 方竹 | 莖 方,節間 有 刺,名 刺竹。本 出 天台,邑中 園林 或 有 植之 者。 | | 方竹 | 莖 方,節間 有 刺,名 刺竹。本 出 天台,邑中 園林 或 有 植之 者。 |
-| 鳳尾竹 | 《黄巖志》以 公孫竹 即 鳳尾竹,《縉雲志》則 分 為 二,未 知 孰 是。 |+| 鳳尾竹 | 《黄巖志》以 公孫竹 卽 鳳尾竹,《縉雲志》則 分 爲 二,未 知 孰 是。 |
 | 四季竹 | 長 生 筍 不 絕,又 孝竹 四季 出 笋。 | | 四季竹 | 長 生 筍 不 絕,又 孝竹 四季 出 笋。 |
-| 篛竹 | 即 篠 也,幹 小 葉 大,用 以 裹 稯、編 篷。 |+| 篛竹 | 卽 篠 也,幹 小 葉 大,用 以 裹 稯、編 篷。 |
 | 籬竹 | 俗 用 以 作 籬,故名。 | | 籬竹 | 俗 用 以 作 籬,故名。 |
 | 疊節竹 | | | 疊節竹 | |
 | 龍尾竹 | 俱 載 舊志。 | | 龍尾竹 | 俱 載 舊志。 |
  
-====== 藥 ======+===== 藥 ===== 
 | 黄精 | 九蒸 九曝 而 食 之。俗 呼 <wrap em>九蒸薑</wrap>。 | | 黄精 | 九蒸 九曝 而 食 之。俗 呼 <wrap em>九蒸薑</wrap>。 |
-| 术 | 有 赤、白 二 種,赤 者 辛烈,白 者 甘和,飛子 □生 者 呼 為 天生术,甚 不 易 得。 | +| 术 | 有 赤、白 二 種,赤 者 辛烈,白 者 甘和,飛子 □生 者 呼 爲 天生术,甚 不 易 得。 | 
-| 茯苓 | 亦 有 赤、白 二 種,抱根 者 為 茯神。 |+| 茯苓 | 亦 有 赤、白 二 種,抱根 者 爲 茯神。 |
 | 芍藥 | 亦 有 赤、白 二 種,白 者 金芍藥,赤 者 木芍藥。 | | 芍藥 | 亦 有 赤、白 二 種,白 者 金芍藥,赤 者 木芍藥。 |
-| 土茯苓 | 一 名 土萆薢,一 名 猪苓,俗 呼 <wrap em>山東瓜</wrap>,藥店 呼 為 奇糧。 |+| 土茯苓 | 一 名 土萆薢,一 名 猪苓,俗 呼 <wrap em>山東瓜</wrap>,藥店 呼 爲 奇糧。 |
 | 天南星 | 形 如 老人星,故 名。 | | 天南星 | 形 如 老人星,故 名。 |
 | 白芷 | 《赤城志》近城 及 天台、仙居 多 種 之。 | | 白芷 | 《赤城志》近城 及 天台、仙居 多 種 之。 |
-| 枳殼 | 實 為 枳,實殼 為 枳殼。 | +| 枳殼 | 實 爲 枳,實殼 爲 枳殼。 | 
-| 薄荷 | 呼 俗 為 <wrap em>蔢</wrap>,乃 二 字 之 合音。 |+| 薄荷 | 呼 俗 爲 <wrap em>蔢</wrap>,乃 二 字 之 合音。 |
 | 荆芥 | 假蘇,一 名 荆芥。 | | 荆芥 | 假蘇,一 名 荆芥。 |
-| 瞿麥 | 子 似 麥,人家 栽 者 呼 為 洛陽花。 | +| 瞿麥 | 子 似 麥,人家 栽 者 呼 爲 洛陽花。 | 
-| 附子 | 《赤城志》出 黄皮山,比 蜀產 為 下。 |+| 附子 | 《赤城志》出 黄皮山,比 蜀產 爲 下。 |
 | 香附 | 俗 名 <wrap em>皮韭薑</wrap>。 | | 香附 | 俗 名 <wrap em>皮韭薑</wrap>。 |
-| 山查 | 即 棠梂子。俗 名 <wrap em>毛查</wrap>。 | +| 山查 | 卽 棠梂子。俗 名 <wrap em>毛查</wrap>。 | 
-| 香薷 | 中州人 三月中 種 之,呼 為 香菜。 |+| 香薷 | 中州人 三月中 種 之,呼 爲 香菜。 |
 | 苦參 | 根 味 至苦,故 名。 | | 苦參 | 根 味 至苦,故 名。 |
 | 沙參 | 沙地生 | | 沙參 | 沙地生 |
-| 草烏頭 | 附子 之 母 為 烏頭,此 則 烏頭 之 野生 者。 |+| 草烏頭 | 附子 之 母 爲 烏頭,此 則 烏頭 之 野生 者。 |
 | 天麻 | 赤箭芝、獨搖芝、定風草 皆 天麻 别名。 | | 天麻 | 赤箭芝、獨搖芝、定風草 皆 天麻 别名。 |
 | 黄連 | 俗 呼 <wrap em>雞爪黄連</wrap>。 | | 黄連 | 俗 呼 <wrap em>雞爪黄連</wrap>。 |
-| 卷柏 | 俗 名 <wrap em>見水還</wrap>,言 雖 槁,見 水 即 鮮 也。 |+| 卷柏 | 俗 名 <wrap em>見水還</wrap>,言 雖 槁,見 水 卽 鮮 也。 |
 | 豨薟 | 一 名 火杴草。 | | 豨薟 | 一 名 火杴草。 |
-| 茵陳 | 有 山茵陳、家茵 二 種,入 藥。以 山 為 良。 |+| 茵陳 | 有 山茵陳、家茵 二 種,入 藥。以 山 爲 良。 |
 | 艾 | 土人 於 重午 前一日 收 其 葉,以 製 藥。 | | 艾 | 土人 於 重午 前一日 收 其 葉,以 製 藥。 |
-| 芎藭 | 視 川産 為 劣,故 名 士芎。 | +| 芎藭 | 視 川産 爲 劣,故 名 士芎。 | 
-| 菖蒲 | 有 石菖蒲、水菖蒲 二 種,入 藥 以 石上 者 為 良。 |+| 菖蒲 | 有 石菖蒲、水菖蒲 二 種,入 藥 以 石上 者 爲 良。 |
 | 桔梗 | 桔梗 薺苨 乃 一 類,有 甜、苦 二 種。 | | 桔梗 | 桔梗 薺苨 乃 一 類,有 甜、苦 二 種。 |
 | 金櫻子 | 俗 呼 <wrap em>糖櫻</wrap>。 | | 金櫻子 | 俗 呼 <wrap em>糖櫻</wrap>。 |
-| 烏藥 | 台州、衢州、雷州 皆 有 之,天台 者 良,南人 呼 為 矮樟。以 氣 相似 也。 |+| 烏藥 | 台州、衢州、雷州 皆 有 之,天台 者 良,南人 呼 爲 矮樟。以 氣 相似 也。 |
 | 半夏 | 《赤城志》獨莖 生,皮 黄,肉 白。 | | 半夏 | 《赤城志》獨莖 生,皮 黄,肉 白。 |
-| 枸杞 | 根 名 地骨皮,按:土杞子 俗 呼 <wrap em>牛嬭樹</wrap>為 烟管 吸 之,治 風氣。 | +| 枸杞 | 根 名 地骨皮,按:土杞子 俗 呼 <wrap em>牛嬭樹</wrap>爲 烟管 吸 之,治 風氣。 | 
-| 車前 | 土人 呼 為 <wrap em>蝦蟆衣</wrap>。 |+| 車前 | 土人 呼 爲 <wrap em>蝦蟆衣</wrap>。 |
 | 何首烏 | 赤 者 雄,白 者 雌,山中 多 有 之。 | | 何首烏 | 赤 者 雄,白 者 雌,山中 多 有 之。 |
 | 蒲公英 | 俗呼 <wrap em>蒲公丁</wrap>。 | | 蒲公英 | 俗呼 <wrap em>蒲公丁</wrap>。 |
行 264: 行 265:
 | 厚朴 | 以上 二 物 皆 川產 者 良。 | | 厚朴 | 以上 二 物 皆 川產 者 良。 |
 | 百合 | 有 紅、白 二 色,根 如 胡蒜。 | | 百合 | 有 紅、白 二 色,根 如 胡蒜。 |
-| 决明 | 馬蹄决明 也。以 明目之功 而 名。又 有 草决明,即 青葙子。 | +| 决明 | 馬蹄决明 也。以 明目之功 而 名。又 有 草决明,卽 青葙子。 | 
-| 石斛 | 狀 如 金釵,本地 出 者 為 鮮石斛,又名巖蘭、釣蘭。 |+| 石斛 | 狀 如 金釵,本地 出 者 爲 鮮石斛,又名巖蘭、釣蘭。 |
 | 三七 | 俗 名 <wrap em>土三七</wrap>,以 别 於 藍田 出 者。 | | 三七 | 俗 名 <wrap em>土三七</wrap>,以 别 於 藍田 出 者。 |
-| 紫菀 | 生 山中,為 蔬。 |+| 紫菀 | 生 山中,爲 蔬。 |
 | 柴胡 | 諺云:王伯甫 柴胡 比 人參,廿四壠 烟葉 聞 進京。王伯甫 在 十都,今 久 無 此 物,二十四壠,四都 之 山 也。 | | 柴胡 | 諺云:王伯甫 柴胡 比 人參,廿四壠 烟葉 聞 進京。王伯甫 在 十都,今 久 無 此 物,二十四壠,四都 之 山 也。 |
 | 海金沙 | 上 多 皺文,有 沙子 故 名。 | | 海金沙 | 上 多 皺文,有 沙子 故 名。 |
行 273: 行 274:
 | 蓖麻 | 葉 如 大麻子。 | | 蓖麻 | 葉 如 大麻子。 |
 | 鬼臼 | 逐邪,解 百毒,俗 名 <wrap em>八角金盤</wrap>。 | | 鬼臼 | 逐邪,解 百毒,俗 名 <wrap em>八角金盤</wrap>。 |
-| 瓜蔞 | 即 括婁,俗 名 <wrap em>天花粉</wrap>。 |+| 瓜蔞 | 卽 括婁,俗 名 <wrap em>天花粉</wrap>。 |
 | 金銀花 | 本 名 忍冬花。 | | 金銀花 | 本 名 忍冬花。 |
 | 千里光 | 諺云:喫 三盌 千里 光,一世 不 生 鉤,其 解毒 可知。 | | 千里光 | 諺云:喫 三盌 千里 光,一世 不 生 鉤,其 解毒 可知。 |
 | 羊蹄 | 俗 呼 <wrap em>癬大黄</wrap>,以 能 治癬 殺蟲 也。 | | 羊蹄 | 俗 呼 <wrap em>癬大黄</wrap>,以 能 治癬 殺蟲 也。 |
 | 骨碎補 | 俗 名 <wrap em>胡猻薑</wrap>。 | | 骨碎補 | 俗 名 <wrap em>胡猻薑</wrap>。 |
-| 馬勃 | 俗 呼 為 <wrap em>馬𥧔勃</wrap>,狀 如 狗肝彈之粉出。 |+| 馬勃 | 俗 呼 爲 <wrap em>馬𥧔勃</wrap>,狀 如 狗肝彈之粉出。 |
 | 鉤藤 | 本 作 釣藤,今 皆 呼 <wrap em>瘡藤</wrap>。 | | 鉤藤 | 本 作 釣藤,今 皆 呼 <wrap em>瘡藤</wrap>。 |
 | 鬼前羽 | 俗 名 <wrap em>四面箭</wrap>。 | | 鬼前羽 | 俗 名 <wrap em>四面箭</wrap>。 |
行 285: 行 286:
 | 穿山甲 | 似 鯉 而 四 足,能 陸、能 水。 | | 穿山甲 | 似 鯉 而 四 足,能 陸、能 水。 |
  
-====== 畜 ======+===== 畜 =====
  
 | 牛 | 有 黄牛、水牛 二 種。 | | 牛 | 有 黄牛、水牛 二 種。 |
行 292: 行 293:
 | 騾 | 三 種,皆 非 土産。《赤城志》謂 自 他境 買至,今 依 舊志 載 之。 | | 騾 | 三 種,皆 非 土産。《赤城志》謂 自 他境 買至,今 依 舊志 載 之。 |
 | 豬 | 俗 寫作 猪,其 種 不 一。 | | 豬 | 俗 寫作 猪,其 種 不 一。 |
-| 羊 | 俗 以 牡 者 為 女羊。 |+| 羊 | 俗 以 牡 者 爲 女羊。 |
 | 狗 | 有 黑、白、花 等 種,又 有 一 種 曰 獅子狗。 | | 狗 | 有 黑、白、花 等 種,又 有 一 種 曰 獅子狗。 |
 | 貓 | 有 白、黄、黑、斑 等 色。 | | 貓 | 有 白、黄、黑、斑 等 色。 |
-| 雞 | 有 黄、白、烏、花 等 色。以 白毛烏骨 者 為 最 良,以 能 補 贏。 |+| 雞 | 有 黄、白、烏、花 等 色。以 白毛烏骨 者 爲 最 良,以 能 補 贏。 |
 | 鵝 | 野 曰 雁,家 曰 鵝。 | | 鵝 | 野 曰 雁,家 曰 鵝。 |
 | 鴨 | 雄 瘖 雌 鳴,重陽 後 乃 肥美。 | | 鴨 | 雄 瘖 雌 鳴,重陽 後 乃 肥美。 |
 | 洋鴨 | 入 水,好 食 魚、蝦。雞 首,鴨 身,大 於 鴨 而 人 飛。 | | 洋鴨 | 入 水,好 食 魚、蝦。雞 首,鴨 身,大 於 鴨 而 人 飛。 |
  
-====== 禽 ======+===== 禽 =====
  
 | 鸛 | 有 黑、白 兩 種,仰 天 號鳴 必 主 有 雨。 | | 鸛 | 有 黑、白 兩 種,仰 天 號鳴 必 主 有 雨。 |
-| 鵲 | 俗 呼 為 <wrap em>喜鵲</wrap>,見 鵲 上梁 必 貴。又 有 尾 長 尺餘 即 山鵲 也,俗 呼 <wrap em>長尾巴丁</wrap>。 | +| 鵲 | 俗 呼 爲 <wrap em>喜鵲</wrap>,見 鵲 上梁 必 貴。又 有 尾 長 尺餘 卽 山鵲 也,俗 呼 <wrap em>長尾巴丁</wrap>。 | 
-| 鷹 | 俗 稱 搏 雞雛 者 為 <wrap em>老崖</wrap>,其 尤 大 能 搏 雞母 為 <wrap em>山崖</wrap> 之 語 |+| 鷹 | 俗 稱 搏 雞雛 者 爲 <wrap em>老崖</wrap>,其 尤 大 能 搏 雞母 爲 <wrap em>山崖</wrap> 之 語。 |
 | 鷂 | 與 鷹 俱 鷙鳥,俗 呼 <wrap em>老鷂</wrap>。 | | 鷂 | 與 鷹 俱 鷙鳥,俗 呼 <wrap em>老鷂</wrap>。 |
 | 鳩 | 斑鳩,項 有 繡 文。鵓鴣,灰色,項 無 繡 文,俗 呼 <wrap em>鴣鴣</wrap>。逐 婦 則 雨。 | | 鳩 | 斑鳩,項 有 繡 文。鵓鴣,灰色,項 無 繡 文,俗 呼 <wrap em>鴣鴣</wrap>。逐 婦 則 雨。 |
-| 鸝 | 《赤城志》一 名 倉庚,俗 呼 為 <wrap em>黄鶯</wrap>。 |+| 鸝 | 《赤城志》一 名 倉庚,俗 呼 爲 <wrap em>黄鶯</wrap>。 |
 | 鴉 | 南人 謂 之 鬼雀,鳴 則 凶咎,俗 呼 <wrap em>老鴉</wrap>。 | | 鴉 | 南人 謂 之 鬼雀,鳴 則 凶咎,俗 呼 <wrap em>老鴉</wrap>。 |
 | 雀 | 有 麻雀、黄雀 之 别。 | | 雀 | 有 麻雀、黄雀 之 别。 |
 | 鸜鵒 | 俗 名 <wrap em>哵哵</wrap>,又 名 八哥。畜 其 雛,以 竹刀 剔 其 舌,則 能 言。 | | 鸜鵒 | 俗 名 <wrap em>哵哵</wrap>,又 名 八哥。畜 其 雛,以 竹刀 剔 其 舌,則 能 言。 |
 | 百舌 | 《赤城志》名 孟桑,春初 作 百鳥 鳴,俗 呼 <wrap em>斑桑</wrap>。 | | 百舌 | 《赤城志》名 孟桑,春初 作 百鳥 鳴,俗 呼 <wrap em>斑桑</wrap>。 |
-| 雉 | 俗 呼 為 <wrap em>雞</wrap>,雞 將 卵 時 伏匿 麥苖 之 中,李時珍 謂 避雉 之 食 卵 也。 | +| 雉 | 俗 呼 爲 <wrap em>雞</wrap>,雞 將 卵 時 伏匿 麥苖 之 中,李時珍 謂 避雉 之 食 卵 也。 | 
-| 竹雞 | 自 呼 為 泥滑滑,俗 傳 白螘 聞 之 即 化 為 水,人 家 恆 畜 之。 | +| 竹雞 | 自 呼 爲 泥滑滑,俗 傳 白螘 聞 之 卽 化 爲 水,人 家 恆 畜 之。 | 
-| 郭公 | 俗 謂 阿公 阿婆 割麥 插禾。阿公、郭公 聲 相近 也。俗 又 謂 <wrap em>各工</wrap>,言 各人 當 自 為 工 也。 | +| 郭公 | 俗 謂 阿公 阿婆 割麥 插禾。阿公、郭公 聲 相近 也。俗 又 謂 <wrap em>各工</wrap>,言 各人 當 自 爲 工 也。 | 
-| 畫眉 | 白 眉,褐色,善 好 𩰚,俗 訛 為 <wrap em>烏眉</wrap>,人 取 而 籠 養 之。眉 長 者 良。 |+| 畫眉 | 白 眉,褐色,善 好 𩰚,俗 訛 爲 <wrap em>烏眉</wrap>,人 取 而 籠 養 之。眉 長 者 良。 |
 | 啄木 | 觜 長 數 寸,常 啄 樹 食 蟲。 | | 啄木 | 觜 長 數 寸,常 啄 樹 食 蟲。 |
 | 青絲 | 似 雀 而 小,羽 青色 如 絲。 | | 青絲 | 似 雀 而 小,羽 青色 如 絲。 |
-| 白鷺 | 足 修 而 羽 白,古 謂 之 雪客,俗 名 為 <wrap em>白雪</wrap>。 |+| 白鷺 | 足 修 而 羽 白,古 謂 之 雪客,俗 名 爲 <wrap em>白雪</wrap>。 |
 | 伯勞 | 一 名 博勞,又 名 伯趙,鵙 以 四月 鳴,其 鳴 曰 苦苦,又 名 姑惡,人 多 惡 之。 | | 伯勞 | 一 名 博勞,又 名 伯趙,鵙 以 四月 鳴,其 鳴 曰 苦苦,又 名 姑惡,人 多 惡 之。 |
-| 青翠 | 大 為 廣翠,小 為 青翠。《赤城志》作 青菜。 |+| 青翠 | 大 爲 廣翠,小 爲 青翠。《赤城志》作 青菜。 |
 | 鳧 | 一 名 野鴨,俗 名 <wrap em>水鴨</wrap>。 | | 鳧 | 一 名 野鴨,俗 名 <wrap em>水鴨</wrap>。 |
 | 吐綬 | 產 巴峽、閩、廣 者 多,須 有 嗉囊,內 藏 肉綬,常 時 不 見,春 夏 晴 明 則 向 日 擺 之,長 闊 近 尺,紅、碧 相 間,赤城、萬𠪱二志 並 不 載 有 此 禽。 | | 吐綬 | 產 巴峽、閩、廣 者 多,須 有 嗉囊,內 藏 肉綬,常 時 不 見,春 夏 晴 明 則 向 日 擺 之,長 闊 近 尺,紅、碧 相 間,赤城、萬𠪱二志 並 不 載 有 此 禽。 |
行 326: 行 327:
 | 鴿 | 《赤城志》一 曰 舶鴿,《本草》名 鵓鴿,俗 云 能 辟 白螘。 | | 鴿 | 《赤城志》一 曰 舶鴿,《本草》名 鵓鴿,俗 云 能 辟 白螘。 |
 | 鴛鴦 | 羽毛 五色,雌、雄 相 逐 水濱,宿 則 交 頸。 | | 鴛鴦 | 羽毛 五色,雌、雄 相 逐 水濱,宿 則 交 頸。 |
-| 子規 | 一 名 杜鵑, 春暮 即 鳴,夜 啼 達 旦,其 聲 哀切。田家 候 之 以 興 農事。 |+| 子規 | 一 名 杜鵑, 春暮 卽 鳴,夜 啼 達 旦,其 聲 哀切。田家 候 之 以 興 農事。 |
 | 鵪鶉 | 善 𩰚,土人 以 密網 取 之。 | | 鵪鶉 | 善 𩰚,土人 以 密網 取 之。 |
 | 白鷴 | 卽 白雉 也。 | | 白鷴 | 卽 白雉 也。 |
行 334: 行 335:
 | 相思鳥 | 似 雀 而 長,翼 具 五色,嘴距 皆 朱,豢 之 者 籠,一 放 之,雖 遠 必 歸,一 名 雙雙。 | | 相思鳥 | 似 雀 而 長,翼 具 五色,嘴距 皆 朱,豢 之 者 籠,一 放 之,雖 遠 必 歸,一 名 雙雙。 |
 | 鸆鷀 | 口中 吐 雛,土人 養 以 捕 魚。水 雖 深,無 得脫 者,業 此 者 不 仁 甚 矣。 | | 鸆鷀 | 口中 吐 雛,土人 養 以 捕 魚。水 雖 深,無 得脫 者,業 此 者 不 仁 甚 矣。 |
-| 鴞 | 即 梟 也,俗 呼 為 <wrap em>足魂頭</wrap>,人 惡 其 不 祥。 | +| 鴞 | 卽 梟 也,俗 呼 爲 <wrap em>足魂頭</wrap>,人 惡 其 不 祥。 | 
-| 肥坑鳥 | 自 鳴 曰 水澆澆,俗 呼 為 <wrap em>木澆鳥</wrap>,用 以 占雨 有 驗。 | +| 肥坑鳥 | 自 鳴 曰 水澆澆,俗 呼 爲 <wrap em>木澆鳥</wrap>,用 以 占雨 有 驗。 | 
-| 蝙蝠 | 俗 呼 為 <wrap em>弼悉</wrap>,夜 食 蚊,屎 為 夜明砂,入 藥。 |+| 蝙蝠 | 俗 呼 爲 <wrap em>弼悉</wrap>,夜 食 蚊,屎 爲 夜明砂,入 藥。 |
 | 飛生鳥 | 飛 而 生 子,子 生 而 能 飛,俗 謂 <wrap em>韋</wrap>。羌溪 產 此 鳥 而 人 無 見 者。 | | 飛生鳥 | 飛 而 生 子,子 生 而 能 飛,俗 謂 <wrap em>韋</wrap>。羌溪 產 此 鳥 而 人 無 見 者。 |
  
-====== 獸 ======+===== 獸 =====
  
-| 虎 | 俗 名 <wrap em>大蟲</wrap>。有 山虎、海虎 二 種。其 骨 入 藥,以 山虎 為 良。 | +| 虎 | 俗 名 <wrap em>大蟲</wrap>。有 山虎、海虎 二 種。其 骨 入 藥,以 山虎 爲 良。 | 
-| 豹 | 有 赤、黑 二 種。又 文 圓 者 為 金錢豹。 |+| 豹 | 有 赤、黑 二 種。又 文 圓 者 爲 金錢豹。 |
 | 豺 | 舌 如 利 鋸,畜 牛、羊 者,畏 之。俗 名 <wrap em>豹狗</wrap>。 | | 豺 | 舌 如 利 鋸,畜 牛、羊 者,畏 之。俗 名 <wrap em>豹狗</wrap>。 |
 | 狼 | 似 虎 而 小。 | | 狼 | 似 虎 而 小。 |
-| 毛狗 | 大 如 犬,腳 不 高 人,家 雞 鴨 恆 為 所 食,皮 可 為 裘。 |+| 毛狗 | 大 如 犬,腳 不 高 人,家 雞 鴨 恆 爲 所 食,皮 可 爲 裘。 |
 | 鹿 | 本 山 鹿 至 珍貴,亦 有 鯊魚 所 變 者,不 及 山鹿 良。 | | 鹿 | 本 山 鹿 至 珍貴,亦 有 鯊魚 所 變 者,不 及 山鹿 良。 |
 | 麂 | 鹿 不 多 得。麂 則 常 有 之。 | | 麂 | 鹿 不 多 得。麂 則 常 有 之。 |
行 352: 行 353:
 | 猿 | 本 作 猨,貫休 詩 “黄猿領白兒”。許渾 詩 “鐘盡隴猿吟”,指 台山 也。本 邑 未 知 有 無。 | | 猿 | 本 作 猨,貫休 詩 “黄猿領白兒”。許渾 詩 “鐘盡隴猿吟”,指 台山 也。本 邑 未 知 有 無。 |
 | 狐 | 形 如 小黄狗,鼻 尖 尾 大。 | | 狐 | 形 如 小黄狗,鼻 尖 尾 大。 |
-| 貍 | 種類 最 多,野猫、花猫、五叚貍、九節貍、玉面貍 皆 此 類 也,皮 可 為 裘。 | +| 貍 | 種類 最 多,野猫、花猫、五叚貍、九節貍、玉面貍 皆 此 類 也,皮 可 爲 裘。 | 
-| 獺 | 善 捕 魚,人 取 其 皮 為 領。 |+| 獺 | 善 捕 魚,人 取 其 皮 爲 領。 |
 | 兔 | 趫緁,善 走。 | | 兔 | 趫緁,善 走。 |
-| 鼠 | 其 壽 最 長,故 俗 呼 老鼠,又 有 一 種 曰 松鼠,俗 名 <wrap em>栗鼠</wrap>。 |+| 鼠 | 其 壽 最 長,故 俗 呼 <wrap em>老鼠</wrap>,又 有 一 種 曰 松鼠,俗 名 <wrap em>栗鼠</wrap>。 |
 | 鼠狼 | 善 捕 雞,毫 與 尾 可 作 筆。 | | 鼠狼 | 善 捕 雞,毫 與 尾 可 作 筆。 |
-| 竹䶉 | 凡 人 竹剌 入 肉 不 能 出 者,啗 此 物 即 出。以 其 食 竹,故 能 化 竹毒 也。 | +| 竹䶉 | 凡 人 竹刺 入 肉 不 能 出 者,啗 此 物 卽 出。以 其 食 竹,故 能 化 竹毒 也。 | 
-| 野豬 | 牙 出 口 外 如 象,利 如 鐮刀。有 重 至 二三百斤 者 大,為 山民 種植 之 害。用 銃 斃 之,肉 可 療 痢疾。 |+| 野豬 | 牙 出 口 外 如 象,利 如 鐮刀。有 重 至 二三百斤 者 大,爲 山民 種植 之 害。用 銃 斃 之,肉 可 療 痢疾。 |
 | 豪豬 | 俗 名 <wrap em>蒿猪</wrap>,以 其 毫 簪 髻,能 去 風屑。 | | 豪豬 | 俗 名 <wrap em>蒿猪</wrap>,以 其 毫 簪 髻,能 去 風屑。 |
-| 貛豬 | 即 俗 所 云 <wrap em>困豬</wrap>。 | +| 貛豬 | 卽 俗 所 云 <wrap em>困豬</wrap>。 | 
-| 田狗 | 即 《本草綱目》 之 狗貛 也。足 矮,齒 長,多 灰色,重 不過 七八 斤 許,在 田間 食 稻、麥 諸 物。 |+| 田狗 | 卽 《本草綱目》 之 狗貛 也。足 矮,齒 長,多 灰色,重 不過 七八 斤 許,在 田間 食 稻、麥 諸 物。 |
 | 海狗 | 似 狗 而 稍 大,很 健,喜 食 羊 而 不 畏 人,與 狼 相近。 | | 海狗 | 似 狗 而 稍 大,很 健,喜 食 羊 而 不 畏 人,與 狼 相近。 |
 | 山羊 | 有 筋力,善 走。一 名 百羊,一 名 羱羊。其 血 能 補 益。 | | 山羊 | 有 筋力,善 走。一 名 百羊,一 名 羱羊。其 血 能 補 益。 |
 | 山馬 | 康熙志:蒼山 常 有 之。 | | 山馬 | 康熙志:蒼山 常 有 之。 |
-蝟 | 頭 觜 似 鼠, 刺毫 似 豪猪。 |+蝟 | 頭 觜 似 鼠, 刺毫 似 豪猪。 |
 | 熊 | 熊 不 恆 有。舊志 不 載。近來 有 獸 噬 人,謂 <wrap em>馬頭熊</wrap> 也,亦 熊 之 一 種。 | | 熊 | 熊 不 恆 有。舊志 不 載。近來 有 獸 噬 人,謂 <wrap em>馬頭熊</wrap> 也,亦 熊 之 一 種。 |
 | 兩頭烏 | 黄 腰,首 尾 皆 黑, 曰 兩頭烏,亦 名 烏頭。 | | 兩頭烏 | 黄 腰,首 尾 皆 黑, 曰 兩頭烏,亦 名 烏頭。 |
-====== 魚 ====== 
  
-| 鯉 | 小 大 皆 三十六鱗。陶洪景 稱 為 魚王仙,俗 呼 為 <wrap em>鯉龜</wrap><sub>音:周</sub>,以 别 為 鱧。 | +===== 魚 ===== 
-| 鱧 | 道家 指 為 水壓,齋籙 所 忌,俗呼 <wrap em>烏鱧</wrap>。 |+ 
 +| 鯉 | 小 大 皆 三十六鱗。陶洪景 稱 爲 魚王仙,俗 呼 爲 <wrap em>鯉龜</wrap><sub>音:周</sub>,以 别 爲 鱧。 | 
 +| 鱧 | 道家 指 爲 水壓,齋籙 所 忌,俗呼 <wrap em>烏鱧</wrap>。 |
 | 鯽 | 形 似 小鯉,俗 呼 <wrap em>節魚</wrap>,音 之 訛 也。 | | 鯽 | 形 似 小鯉,俗 呼 <wrap em>節魚</wrap>,音 之 訛 也。 |
 | 鯖 | 青魚,亦 作 鯖,俗 名 <wrap em>烏鶹</wrap>。 | | 鯖 | 青魚,亦 作 鯖,俗 名 <wrap em>烏鶹</wrap>。 |
 | 𩻃 | 字 無 可 攷。《本草》作 鯼,大 者 二三十 斤,恐 邑中 未 見 有 此 魚 也。 | | 𩻃 | 字 無 可 攷。《本草》作 鯼,大 者 二三十 斤,恐 邑中 未 見 有 此 魚 也。 |
-| 鰱 | 俗 呼 為 <wrap em>大頭鰱</wrap>,聞 水聲 則 躍。 |+| 鰱 | 俗 呼 爲 <wrap em>大頭鰱</wrap>,聞 水聲 則 躍。 |
 | 鯇 | 俗 名 <wrap em>草魚</wrap>,因 其 食 草 也。按:養 魚 者 與 鰱 並 畜,鰱 食 鯇 糞,則 亦 長 矣。 | | 鯇 | 俗 名 <wrap em>草魚</wrap>,因 其 食 草 也。按:養 魚 者 與 鰱 並 畜,鰱 食 鯇 糞,則 亦 長 矣。 |
 | 鮶 | 似 鯔 而 目 大,似 鯉 而 鱗 麄。 | | 鮶 | 似 鯔 而 目 大,似 鯉 而 鱗 麄。 |
 | 白 | 板 身,肉 美,多 細 鯁,《本草》 名 鱎魚。 | | 白 | 板 身,肉 美,多 細 鯁,《本草》 名 鱎魚。 |
 | 石斑 | 文 如 虎 而 性 淫,春月 與 蛇醫 交牝,故 其 子 有 毒。諺 云:石斑 腸 毒 雞娘 正,春、夏 懷 子 之 候故 也。 | | 石斑 | 文 如 虎 而 性 淫,春月 與 蛇醫 交牝,故 其 子 有 毒。諺 云:石斑 腸 毒 雞娘 正,春、夏 懷 子 之 候故 也。 |
-| 土附 | 似 吹沙魚 而 大。按:即 《本草》 之 杜父,俗 譌 為 <wrap em>□部</wrap>。 |+| 土附 | 似 吹沙魚 而 大。按:卽 《本草》 之 杜父,俗 譌 爲 <wrap em>□部</wrap>。 |
 | 鱖 | 魚 之 美 者。張志和 詞 “桃花流水鱖魚肥” 是 也。 | | 鱖 | 魚 之 美 者。張志和 詞 “桃花流水鱖魚肥” 是 也。 |
 | 楊花 | 楊花 開 時 始 有,故 名。 | | 楊花 | 楊花 開 時 始 有,故 名。 |
 | 鯊 | 此 非 海中 沙魚,乃 南方 溪澗中 小魚 也,俗 名 <wrap em>沙鰍</wrap>。 | | 鯊 | 此 非 海中 沙魚,乃 南方 溪澗中 小魚 也,俗 名 <wrap em>沙鰍</wrap>。 |
-| 泥鰌 | 即 《爾雅》 鰼鰌 也。 |+| 泥鰌 | 卽 《爾雅》 鰼鰌 也。 |
 | 鰻 | 一 名 白鮮,一 名 蛇魚,其 狀 似 之。又 有 雪鰻 者,當 大雪 時 則 出,有 重 至 十餘 斤,最 大 者 則 二三十斤,味 至 美,多 在 石倉,下 深潭,非 雪 時 不 出 也。 | | 鰻 | 一 名 白鮮,一 名 蛇魚,其 狀 似 之。又 有 雪鰻 者,當 大雪 時 則 出,有 重 至 十餘 斤,最 大 者 則 二三十斤,味 至 美,多 在 石倉,下 深潭,非 雪 時 不 出 也。 |
 | 鱓 | 字 亦 作 鱣,似 蛇,俗 呼 <wrap em>黄蟮</wrap>。來 自 臨、黄 者 多,近年 禁,不 許 賣。 | | 鱓 | 字 亦 作 鱣,似 蛇,俗 呼 <wrap em>黄蟮</wrap>。來 自 臨、黄 者 多,近年 禁,不 許 賣。 |
行 399: 行 401:
 | 楓樹葉 | 楓葉 入 水 所 化,形 似 鯧魚 而 細。《赤城志》形 小,味 極 珍,土人 重 之。 | | 楓樹葉 | 楓葉 入 水 所 化,形 似 鯧魚 而 細。《赤城志》形 小,味 極 珍,土人 重 之。 |
  
-====== 介 ======+===== 介 =====
  
-| 龜 | 按:匿 於 塵埃 中,伏 氣 不 饑,俗 呼 黄 者 為 <wrap em>黄泥龜</wrap><sub>音:周</sub>,黑 者 為 烏龜<sub>如字</sub>。食 蛇 者 為 <wrap em>揢蛇龜</wrap><sub>音:周</sub>。 | +| 龜 | 按:匿 於 塵埃 中,伏 氣 不 饑,俗 呼 黄 者 爲 <wrap em>黄泥龜</wrap><sub>音:周</sub>,黑 者 爲 烏龜<sub>如字</sub>。食 蛇 者 爲 <wrap em>揢蛇龜</wrap><sub>音:周</sub>。 | 
-| 鼈 | 一 名 團魚。《本草》謂 純 雌,無 雄。以 蛇 及 黿 為 匹。 | +| 鼈 | 一 名 團魚。《本草》謂 純 雌,無 雄。以 蛇 及 黿 爲 匹。 | 
-| 蟹 | 出 田間,又 有 山蟹。生 於 山間,形 似 蜘蛛。《本草》類 也。更 有 石蟹 以 巖石 為 糧,得 之 以 為 至寶,入 藥 甚 佳。 |+| 蟹 | 出 田間,又 有 山蟹。生 於 山間,形 似 蜘蛛。《本草》類 也。更 有 石蟹 以 巖石 爲 糧,得 之 以 爲 至寶,入 藥 甚 佳。 |
 | 蚌 | 蚌 與 蛤 同 類 而 異,形 長 者 曰 蚌,圓 者 曰 蛤,俗 曰 <wrap em>蜆殻</wrap>。 | | 蚌 | 蚌 與 蛤 同 類 而 異,形 長 者 曰 蚌,圓 者 曰 蛤,俗 曰 <wrap em>蜆殻</wrap>。 |
-| 螺 | 在 田 者 曰 田螺,在 塘 者 為 螺螄,北門 外 大廟 出 斷尾螺螄。 |+| 螺 | 在 田 者 曰 田螺,在 塘 者 爲 螺螄,北門 外 大廟 出 斷尾螺螄。 |
  
-====== 蟲 ======+===== 蟲 =====
  
 | 蠶 | 有 春蠶、夏蠶 二 種。春蠶 絲 美,夏蠶 絲 較 劣。此外 又 有 一 種 天蠶。 | | 蠶 | 有 春蠶、夏蠶 二 種。春蠶 絲 美,夏蠶 絲 較 劣。此外 又 有 一 種 天蠶。 |
-| 蜂 | 有 蜜蜂、沙蜂、山蜂 數 種。又 有 七里蜂,逐 人 七里 方 止,俗 呼 為 <wrap em>九里達</wrap>。 | +| 蜂 | 有 蜜蜂、沙蜂、山蜂 數 種。又 有 七里蜂,逐 人 七里 方 止,俗 呼 爲 <wrap em>九里達</wrap>。 | 
-| 蜨 | 《赤城志》大 者 為 蛺蜨,有 黄、黑、白 數 種。 |+| 蜨 | 《赤城志》大 者 爲 蛺蜨,有 黄、黑、白 數 種。 |
 | 蛇 | 種 類 甚 繁,惟 烏蛇 不 螫 人,蘄蛇 至 毒。 | | 蛇 | 種 類 甚 繁,惟 烏蛇 不 螫 人,蘄蛇 至 毒。 |
-| 蜈蚣 | 腐草 所 生,有 青、赤 色,俗 呼 為 <wrap em>毛蚣</wrap>。 | +| 蜈蚣 | 腐草 所 生,有 青、赤 色,俗 呼 爲 <wrap em>毛蚣</wrap>。 | 
-| 蚿 | 俗 名 為 <wrap em>百節蟲</wrap>。 |+| 蚿 | 俗 名 爲 <wrap em>百節蟲</wrap>。 |
 | 鼃 | 三足 者 名 蟾蜍,大 者 名 封蛤,水中 鳴 者 名 <wrap em>蝦蟆</wrap>。 | | 鼃 | 三足 者 名 蟾蜍,大 者 名 封蛤,水中 鳴 者 名 <wrap em>蝦蟆</wrap>。 |
-| 蟻 | 有 黄、白 二 種。白 者 最 為 能 害,凡 屋宇 衣服 器用 書籍 骸骨,皆 入 食 之。 |+| 蟻 | 有 黄、白 二 種。白 者 最 爲 能 害,凡 屋宇 衣服 器用 書籍 骸骨,皆 入 食 之。 |
 | 蠅 | 有 青蠅、蒼蠅、麻蠅 之 别,又 有 狗蠅,生 狗 身上。 | | 蠅 | 有 青蠅、蒼蠅、麻蠅 之 别,又 有 狗蠅,生 狗 身上。 |
 | 蚊 | 俗 呼 <wrap em>蚊蟲</wrap>。 | | 蚊 | 俗 呼 <wrap em>蚊蟲</wrap>。 |
-| 蚋 | 比 蚊 而 細,噬 人,人 不 見,只 覺 其 癢,俗 名 <wrap em>蚊絲</wrap>即 此 類 也。 |+| 蚋 | 比 蚊 而 細,噬 人,人 不 見,只 覺 其 癢,俗 名 <wrap em>蚊絲</wrap>卽 此 類 也。 |
 | 蜻蜓 | 古 作 蜻蛉,又 有 小 而 色 紅,與 黄 者 俗 呼 <wrap em>黄巖蜻蜓</wrap>,以 來時 黄巖 稻熟 也。 | | 蜻蜓 | 古 作 蜻蛉,又 有 小 而 色 紅,與 黄 者 俗 呼 <wrap em>黄巖蜻蜓</wrap>,以 來時 黄巖 稻熟 也。 |
 | 蝱 | 啖 牛馬 血,俗 呼 <wrap em>牛蝱</wrap>。 | | 蝱 | 啖 牛馬 血,俗 呼 <wrap em>牛蝱</wrap>。 |
行 428: 行 430:
 | 蝤蠐 | 蠧蟲 也。在 木中,鳴聲 唧唧。俗 又 呼 <wrap em>柴排蟲</wrap>。 | | 蝤蠐 | 蠧蟲 也。在 木中,鳴聲 唧唧。俗 又 呼 <wrap em>柴排蟲</wrap>。 |
 | 螳蜋 | 俗 呼 頭髪蚩,以 能 食 髪 也。其 子 名 螵蛸,入 藥 用。 | | 螳蜋 | 俗 呼 頭髪蚩,以 能 食 髪 也。其 子 名 螵蛸,入 藥 用。 |
-| 蜩 | 本 生 土中,夏 則 脱 殻 為 蟬,俗 呼 <wrap em>𡃤𡃤哩</wrap>,殻脱 可 入 藥。 |+| 蜩 | 本 生 土中,夏 則 脱 殻 爲 蟬,俗 呼 <wrap em>𡃤𡃤哩</wrap>,殻脱 可 入 藥。 |
 | 蚱蜢 | 俗 呼 <wrap em>葛蜢</wrap>。 | | 蚱蜢 | 俗 呼 <wrap em>葛蜢</wrap>。 |
 | 蟋蟀 | 一 名 促織,有 尾 者 雄,無 尾 者 雌。 | | 蟋蟀 | 一 名 促織,有 尾 者 雄,無 尾 者 雌。 |
-| 絡緯 | 即 莎雞,狀 如 蚱蜢,俗 呼 <wrap em>紡機娘</wrap>,以 聲 如 緯車 也。 |+| 絡緯 | 卽 莎雞,狀 如 蚱蜢,俗 呼 <wrap em>紡機娘</wrap>,以 聲 如 緯車 也。 |
 | 竈馬 | 俗 名 <wrap em>竈雞</wrap>,又 有 一 種 名 螿,長 居 竈中 者。 | | 竈馬 | 俗 名 <wrap em>竈雞</wrap>,又 有 一 種 名 螿,長 居 竈中 者。 |
-| 蛾 | 善 排 燈,俗 名 為 <wrap em>打燈蠅</wrap>。 |+| 蛾 | 善 排 燈,俗 名 爲 <wrap em>打燈蠅</wrap>。 |
 | 蜣螂 | 俗 呼 <wrap em>推車蟲</wrap>。 | | 蜣螂 | 俗 呼 <wrap em>推車蟲</wrap>。 |
-| 蜥蜴 | 小 者 名 <wrap em>蝘蜓</wrap>,在 壁 者 為 守宫,又 有 所 謂 䖤蟺 者,草際 都 有 之。 |+| 蜥蜴 | 小 者 名 <wrap em>蝘蜓</wrap>,在 壁 者 爲 守宫,又 有 所 謂 䖤蟺 者,草際 都 有 之。 |
 | 蠍 | 俗 名 <wrap em>蛇蠍</wrap>。 | | 蠍 | 俗 名 <wrap em>蛇蠍</wrap>。 |
 | 水黽 | 一 名 水馬,俗 呼 <wrap em>水蜋狂</wrap>。 | | 水黽 | 一 名 水馬,俗 呼 <wrap em>水蜋狂</wrap>。 |
行 443: 行 445:
 | 䗪蟲 | 一 名 地鼈,一 名 土鼈,又 一 種 能 食 白螘 者 謂 之 白蟻虎。 | | 䗪蟲 | 一 名 地鼈,一 名 土鼈,又 一 種 能 食 白螘 者 謂 之 白蟻虎。 |
 | 水蛭 | 俗 名 馬蟥,大 者 俗 呼 <wrap em>馬蟥餈</wrap>。 | | 水蛭 | 俗 名 馬蟥,大 者 俗 呼 <wrap em>馬蟥餈</wrap>。 |
-| 鼠婦 | 伊威,一 名 鼠婦。在 壁根下 甕底中。生 黄巖 呼 為 <wrap em>草鞋爬</wrap>。 |+| 鼠婦 | 伊威,一 名 鼠婦。在 壁根下 甕底中。生 黄巖 呼 爲 <wrap em>草鞋爬</wrap>。 |
 | 叩頭蟲 | 能 入 人耳,灌 以 油 則 出。俗 名 <wrap em>擣米蟀</wrap>。 | | 叩頭蟲 | 能 入 人耳,灌 以 油 則 出。俗 名 <wrap em>擣米蟀</wrap>。 |
  
-====== 石 ======+===== 石 =====
  
 | 響鈴石 | 小石 中 復 有 石子,摇 之 能 響,出 三都,然 亦 罕 見。 | | 響鈴石 | 小石 中 復 有 石子,摇 之 能 響,出 三都,然 亦 罕 見。 |
行 460: 行 462:
 | 石倉 | 一 在 二十七都 嶺背莊 飛鳳巖,一 在 二十三都 下王莊。他處 雖 有,總 不 及 二 倉 之 美 也。 | | 石倉 | 一 在 二十七都 嶺背莊 飛鳳巖,一 在 二十三都 下王莊。他處 雖 有,總 不 及 二 倉 之 美 也。 |
  
-====== 百貨 ======+===== 百貨 =====
  
 | 苎麻 | 苎麻、綠麻 已 見 草屬。 | | 苎麻 | 苎麻、綠麻 已 見 草屬。 |
-| 蜂蜜 | 有 夏蜜、冬蜜,白 者 為 佳。 |+| 蜂蜜 | 有 夏蜜、冬蜜,白 者 爲 佳。 |
 | 黄蠟 | 造 燭,以 照 幽冥。喪家 延 僧 諷經,則 親戚 爭相 餽 遺,故 值 常 昂。 | | 黄蠟 | 造 燭,以 照 幽冥。喪家 延 僧 諷經,則 親戚 爭相 餽 遺,故 值 常 昂。 |
-| 油 | 有 麻油、柏油、桐油、菜油 諸 種,柏子肉 為 心油。外 為 白油,其 利 較 溥。 | +| 油 | 有 麻油、柏油、桐油、菜油 諸 種,柏子肉 爲 心油。外 爲 白油,其 利 較 溥。 | 
-| 澱 | 刈 藍 為 之,亦 曰 靛青,出 產 視 昔 甚 滅 矣。 |+| 澱 | 刈 藍 爲 之,亦 曰 靛青,出 產 視 昔 甚 滅 矣。 |
 | 茶 | 産 高山 者 佳。十三都、三十都 皆 產 茶 之 地。《赤城志》則 以 仙居 白馬山 有 之。 | | 茶 | 産 高山 者 佳。十三都、三十都 皆 產 茶 之 地。《赤城志》則 以 仙居 白馬山 有 之。 |
 | 沙糖 | 土糖,味 不 甚 佳,出產 亦 少,不 及 閩省 遠 甚。 | | 沙糖 | 土糖,味 不 甚 佳,出產 亦 少,不 及 閩省 遠 甚。 |
行 482: 行 484:
 | 絲 | 邑 少 桑,婦 鮮 蠶事,故 絲 所 出 無 幾。 | | 絲 | 邑 少 桑,婦 鮮 蠶事,故 絲 所 出 無 幾。 |
 | 鐵 | 鐵沙 出 一都,他處 亦 有,不若 一都 之 多。 | | 鐵 | 鐵沙 出 一都,他處 亦 有,不若 一都 之 多。 |
-| 泥糧 | 閩、廣人 謂 之 餘糧,其 始 為 染 網 之 用,後 用 以 染 綢,大汗 不 濡,即 栲綢 是 也。 | +| 泥糧 | 閩、廣人 謂 之 餘糧,其 始 爲 染 網 之 用,後 用 以 染 綢,大汗 不 濡,卽 栲綢 是 也。 | 
-| 鶯粟漿 | 六邑 惟 、太 最 多,斥 鹵 之 地 所 出,為 鹹漿,仙居 所 産 較 鹹漿 尤 勝,但 售 者 雜 以 他物,眞、僞 難 以 辯 白 耳。 |+| 鶯粟漿 | 六邑 惟 、太 最 多,斥 鹵 之 地 所 出,爲 鹹漿,仙居 所 産 較 鹹漿 尤 勝,但 售 者 雜 以 他物,眞、僞 難 以 辯 白 耳。 |
光緒僊居志_土產.1712129316.txt.gz · 上一次變更: 2024/04/03 15:28 由 benojan